50

天津:多家养老机构探索银发经济的潜力与活力

  发布于2025-04-14    来源:转载网络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银发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些家电、家居的产品设计逐渐增加适老化功能,智能化硬件层出不穷,养老机构、康养中心等也日益增多。银发经济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机遇。

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银发经济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6%,并保持着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的10%左右。

天津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孙德升表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可以带动的产业发展极其广泛,涉及智慧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养老教育培训等众多产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投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

连日来,记者对多家养老机构、品牌门店等进行走访,从“养”“乐”“用”“学”四个角度探索银发经济的潜力与活力。

老有所养

AI、VR助力养老 

“心率67次/分钟、血氧95%,您昨晚睡得不错啊!”早上,刘爷爷起床后,东丽区金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护理主任罗畏畏进屋了解他前一晚的健康情况,看了一下床头旁护理仪的屏幕。屏幕上显示着老人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

刘爷爷今年74岁,由于女儿工作比较忙,所以将老人送到金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住养。刘爷爷患有高血压、脑萎缩、肺气肿等疾病,所以该中心建议老人使用一些智能监测设备。


作人员正在为老人进行血压测量。

不过,记者发现,老人手腕上并没有戴类似智能手环之类的设备。“你看床头上方的这个设备。”罗畏畏看出了记者的疑惑,指着墙上的一个小黑盒说,“这是毫米波雷达,也被称作睡眠监护雷达。”

据她介绍,该设备无需接触,就可以监测生命体征、分析实时数据、评估睡眠质量、进行异常预警等,监测范围可以覆盖整张床。

“除了睡眠监护雷达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睡眠监测带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和睡眠情况。”罗畏畏走到隔壁屋,从床单下抽出一条细长的“布带”向记者解释道,“这个可以监测心率、进行动作识别和异常预警等,同时,兼有拉绳按钮紧急求救功能,可确保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获得帮助。”

“这个床垫很‘聪明’,主要针对一些长期卧床的老人使用。”正说着,罗畏畏按了按床垫,床头护理仪显示屏上的数值立刻有了变化,“这个是防压疮智能床垫,采用了柔性纤维压力传感器,通过2048个传感点,对人体压力进行实时感知。长期卧床的老人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体态,容易生褥疮,这款床垫可以进行实时数据反馈,定时提醒照护人员帮助老人翻身。”

“聪明”的设备在金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有很多:超声骨密度仪、AI(人工智能)眼底筛查仪、数字OT(一种康复治疗方法)评估训练系统、VR(虚拟现实)心理干预设备等。床头配备了紧急呼叫器和毫米波雷达,卫生间设置了自动助浴室,配备智能升降台盆和升降马桶,可以针对不同身高的老人调整到最舒适的高度。

“如今,我爸在这儿住着,他自己舒心、我们也放心,这才两三个月,都养胖乎儿了。”刘爷爷的女儿笑着说。

据了解,金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天津首家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去年4月正式投用。在该中心的公共活动区域,摆着一块智慧养老数据中心大屏,大屏上正显示着街道养老服务需求、服务工单数、助餐服务等数据。

其中,有一个区域的实时数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为本社区的一些独居老人安装的监测设备,他们的生命体征会上传至我们中心,以应对紧急情况发生。我们正陆续对接这些老人。”据罗畏畏介绍,这一举措是借鉴了滨海新区新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先进经验。

对此,滨海新区新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院长佟雅楠向记者介绍:“我们在2023年打造了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建立了7×24小时的呼叫中心,通过为独居老人安装监测设备,实现了智慧养老居家上门服务及智能化监测服务。平台建成不久,就派上了用场。”

“我们社区里住着一位80岁独居的陈奶奶。她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经过评估,我们决定为陈奶奶家中安装监测设备。”佟雅楠如今回忆起彼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有一天,呼叫中心突然收到陈奶奶家紧急呼叫报警器的信息,于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老人家属并将老人紧急送医救治。事后发现,老人当天在卫生间不舒服,晕倒之前按下了紧急呼叫报警器。”

“以前养老全靠子女盯着,现在有了这些智能设备,24小时都有人‘照看’,既安全又方便,真的太实用了!”佟雅楠感慨道。

老有所乐

旅游市场“主力军”

这几天,印阿姨刚结束云南旅游回津。“趁着外孙还没放假,我赶紧出去玩了一趟,一共6天,才1000多块钱!逛了古镇、看了石林、‘打卡’了洱海……”她掰着手指头向记者回忆道。

据印阿姨介绍,她这次报的旅行团主要针对老年人,错峰出行价格便宜,而且行程也相对轻松,一趟下来,老年人也不会很累,“这是我第一次报老年团,吃得好、玩得好,各个景点的人也不多,比预期好太多了。我打算今年9月或10月,再报团去重庆玩一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知,如今市面上,关于老年旅行的产品十分丰富。相较于上班族,银发群体的时间更充裕,能避开出游高峰期,成为错峰、淡季出游的主力军。尤其最近两个月,更是老年人的出游高峰。

老宋在天津经营了一家地接旅行社,经常接待老年旅游团。五湖四海的游客通过飞机、火车等方式来到天津,再由地接旅行社来安排他们在天津的食宿、观光。

据老宋介绍,来津旅游的老年群体以京、冀等周边地区为主,此外,也有一些来自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的游客。老年团主要集中在3月、4月、9月、10月出游。其中,3月和9月游客更多。旺季时,该旅行社每月接待老年游客在1万人次左右。“因为这时,孙子、孙女都开学了,天气也适宜出行。”他说。

在老宋看来,老年旅游产品的景点、时间、住宿等都需要单独设计。比如冬天和夏天,旅行社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尽量不安排爬山和出海项目,主要在室内场馆游玩,包括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周邓纪念馆等,像五大道、意式风情区也会去,但时长比较短。此外,酒店必须有电梯。他说:“老年人对价格非常敏感,老年团之间的价格战很激烈。为了实现差异化,我们也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

参加老年团大概要多少钱?老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两天来算,酒店每晚每间在150元左右,两人一间,每人约合75元;一日三餐共要50多元;有的景区70岁以上能免票,不到70岁仍要付费。“如果不算飞机、高铁等大交通的费用,通常每人300元就够了。”他说。

这两天,老宋还注意到一条消息在老年人圈子里被热议:4月1日起,年满60周岁的常旅客会员乘坐旅客列车时可获得票面金额15倍的积分,兑换火车票时,100积分可抵1元使用。常旅客会员可通过铁路12306网站、客户端和车站会员窗口申请。也就是说,其花费1000元乘坐火车,可获赠1.5万积分,兑换火车票时可抵150元使用。

“一听说有这个政策,很多老人都来跟我咨询,纷纷表示要制定一系列的出游计划。”老宋拍着手说,“这下,老年人的旅游兴致更高了,天气一暖和,老年旅行团就该爆满了!”

有钱有闲且规模持续扩大的银发族,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也成为旅游商家的“必争之地”。

去年,携程发布了针对50岁及以上用户的旅游品牌——携程“老友”会。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对此表示:“新一代‘老友’有更多时间旅行。他们有机会避开传统旅游旺季如节假日、周末等出行。如果我们能服务好他们,可以有效帮助旅游行业‘削峰填谷’,创造增量。”

携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携程“老友”会有超7000个产品,覆盖超50个热门目的地,合作近2000家酒店。此外,平台还对行程设计等做了适老化研发,并从导游接待、接送时间、行车规范等维度针对“老友”推出标准化服务流程。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年旅游产品更强调舒适性、安全性,包括行程舒缓,不安排惊险刺激元素;控制连续的长途乘车时间,每次连续行车不超过2小时;目的地全部选择安全性高的地点;若实在有爬山行程,必须全包缆车等代步工具,一次的行路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等。

如今,老年人已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生力军”。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携程平台上,2023年50岁及以上的下单用户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九成,增速远超其他年龄段用户。

此外,银发一族还是出境游的重要群体。据该平台统计,2024年,50岁以上人群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六成,热门目的地国家包括日本、美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英国、越南、加拿大等。

眼下,银发旅游正在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年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群体将超过1亿人,银发旅游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

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数据大屏了解老人的相关信息。

老有所用

从“养老”到“享老”

“小维小维,帮我打开《甄嬛传》第6集第13分钟。”3月24日下午3时许,在苏宁易购南楼店里,63岁的张奶奶对着创维电视说道。话音一落,电视就根据指令开始播放。

“这是语音控制功能,特别受老年人的欢迎。”创维展厅销售人员闫智彬介绍,“电视可以根据您下达的指令,搜索片源,您想看第几分钟、第几秒都可以。”

闫智彬告诉记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喜欢看电视。但智能电视的功能较多,许多老年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创维的这款产品提供语音交互功能,能根据语音下达回放、点播、调整音量等指令,可以完全脱离遥控器操作。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电视网购、订外卖等。

此时,不远处,方太展厅里传来“滴”的一声提示音。展厅里销售人员邱云正在为一对老年夫妻演示操作。

“许多老年人做饭时,可能会忘记开抽油烟机,等屋里都是油烟味了才发现。”邱云告诉记者,这套燃气灶和抽油烟机可以联动,在打开燃气灶的时候,抽油烟机会自动开启,燃气灶关闭2分钟后,抽油烟机也会自动关闭。

据邱云介绍,自从有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以来,许多有改善需求的老年消费者都选择了这套联动组合,大概能占四成。

如今,许多家电产品的操作设计都更倾向于“能动嘴就不动手”。

“小优小优,打开空调向我吹风。”

“好的,风向已调整。”

简单对话过后,记者就感受到凉风迎面吹来。

“现在人们家里,各种家电的遥控器加在一起得有六七个。很多品牌采用了语音控制系统,但一些功能依然离不开遥控器,比如风向调整。”海尔展厅销售人员崔云清指着眼前的空调介绍,这款采用了AI声感科技,能听声辨位,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风向。当感知到人声近时,空调会吹出更柔和的风;感知到人声远时,则风力更强劲,特别适合老年人和有孩子的家庭。

“最关键的是,价位也不高。1.5匹,算上各类补贴,也就2000多元。”崔云清补充道。

与上述相似的场景在苏宁易购里随处可见。据苏宁易购南楼店副店长张家驹介绍,目前市面上许多家电产品都增加了适老化设计,包括调整取物高度、减少弯腰动作,增加语音控制、大字体界面,厨房电器自动断电防溢,推出“一键模式”、简化操作流程,健康监测家电与家庭物联网联动、数据实时同步至子女手机等。

不久前,在位于龙湖天津梅江天街的舒福德店内,有顾客正躺在智能床上体验“一键入眠”。

“这个功能能帮助用户快速入睡,延长深度睡眠时间,很适合老年人睡眠需求。”该品牌天津区域负责人李权告诉记者,“在产品研发阶段,我们重点关注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日常身体状况以及生活中的痛点,比如老人上下床行动不方便、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以及对智能化产品的使用和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适老化产品在市面上的占比越来越大。从冰箱、洗衣机到电视、微波炉,几乎每一类家电都有针对老年人设计的功能。”张家驹告诉记者,这类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已经成为很多老年人的首选。

一位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告诉记者,老年人在生活能力随身体机能衰退而下降的同时,对身体健康数据监控、智能远程呼叫、智能安全、智能防走失等智慧化辅助产品以及智能化、高品质适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9月,方便坐着洗澡的助浴椅和功能多元化的电动床的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202%和152%;辅助安全的卫浴扶手和方便起夜的小夜灯的成交额均增长超40%;电蒸锅、电煮锅、电炒锅的成交额均实现多倍增长;智能浴室柜成交额增长277%。

新一代老年人正在从“养老”转向“享老”。该研究员表示,随着生活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与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品质化、多元化等特点,正逐步从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转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

老有所学

课程从传统走向时髦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连日来,天气乍暖还寒,楼道里激荡的歌声压过了窗外寒风的呼啸。教室里,一位老师正站在讲台上打着拍子,十几名学员深情歌唱。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河西区大营门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的首期老年音乐课程。

一节课结束后,许多学员仍坐在位子上,消化刚刚课上的内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老年课程。”今年61岁的学员李虹告诉记者,她家住在附近,前几天刚好看到社区群里的招生公告,于是就报了名。

“我去年年底刚退休。年轻时,我就喜欢唱歌,现在退休了,也有时间了,打算系统地学一学。”李虹说。

“现在和您有类似想法的学员还挺多呢!”徐丽在一旁说道。

徐丽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从大学起就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教声乐课。今年27岁的她,已有8年教学经验。她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老年人上老年课程,重拾年轻时没能坚持下来的爱好,包括书法、绘画、声乐等,“也算是弥补年轻时的遗憾”。

在徐丽看来,教老年人和教小朋友在方式、方法上,区别很明显。她以声乐课为例:“老年人和小朋友的发声位置不一样,前者唱歌时通常喉头位置偏低,而小朋友则较高,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会有不同侧重点。”

大营门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经理告诉记者,之所以决定开设老年课程,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和老年人交流时,发现很多人都有学习的需求。一方面,老年人的时间比较充裕;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能有一个社交平台来结识更多朋友。

“我们第一批开设的是二胡班和声乐班,一开始有三节免费公开课,也会为二胡班提供乐器,目的就是为了让老年人多体验,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刘经理表示,第一期课程有10节课,一些学员体验过后,对课程比较认可,报名意愿很强烈,“我们计划,后期陆续再开设一些适合老年人的课程,比如书法班、绘画班、模特班、葫芦丝班等。”

在老年群体中,学习的需求始终存在,只不过,近年来,随着这部分群体逐渐壮大,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成立了40年的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员的成长与蜕变。经过这些年发展,该校开设了书法、绘画、生活艺术、健身养生、医学保健、舞蹈戏曲、音乐、计算机等9个系、300多门课程,共70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员最多时达到36000余人次。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荣告诉记者,学校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开发新课程,满足老年朋友的学习需求。如今,学校又开设了AI智能应用、无人机、手机短视频剪辑、家庭收纳整理、儿童成长与隔代教育等相关课程,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报名非常火爆,许多课程都是‘秒满’。”她说。

李荣表示:“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我们将发挥学校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老年朋友享受到学校的优质资源,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为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老年人对学习的需求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银发族走进老年大学。老有所“学”已是当代老年人追求的新目标。

近期,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了《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少城市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从传统走向时髦,除了中国画、民间舞、声乐、葫芦丝这些传统的品牌课程外,无人机、短视频、普拉提等更具时代特点的课程也备受欢迎。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来源: 离退休人员办公室发布时间: 2025-04-234月18日上午,云南省民政厅举行银龄志愿服务队成立暨启动仪式,…
了解详情
发布时间:2025-04-17 14:49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退休前我就喜欢唱歌,今天我们社区开了专门面…
了解详情
发布时间:2025-04-18 08:49  文章来源:动静新闻  为切实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场所内工作…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