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社会报发布时间 2025-05-16 08:56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永清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以推进全国首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健全服务体系、理顺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建强服务队伍等举措,构建以政府支持、社区融合、家庭服务、居家照料、精准救治、科学管理为核心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链,深入推进“精康融合行动”,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康复服务。
健全服务体系,织密康复网络
武侯区成立由区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卫健局、人社局、残联、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的“精康融合行动”推进专班。健全“1+2+9+N”服务体系,即组建一个集患者康复、培训指导、评估转介、服务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引入专业机构运营;打造2个街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站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街道和社区公共空间、残联阳光家园、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和养老服务场所等,打造9个社区康复服务站,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药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居家康复指导等服务;在社区或居民小区设置N个微型服务站,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全覆盖。
理顺服务机制,畅通康复通道
武侯区民政局发挥“精康融合行动”推进专班牵头作用,组织卫健局、残联等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政策,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制定康复服务站点服务质量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组建全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专家组,定期对全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制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共享与交换管理制度,进一步畅通“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患者转介”流程通道。充分发挥武侯区在基层社区治理和慈善工作中的特色优势,开展小组就业、过渡就业、辅助就业等服务。链接资源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职业康复实践基地,为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职业能力训练,并支持其参与职业体验、岗位实践。
丰富服务内容,细化康复服务
武侯区民政局通过电话回访和入户走访的形式,对全区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筛选,为330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服务档案,“一人一档”规范管理。同时,建立精神障碍患者动态管理数据库,通过走访跟进,及时更新康复状况和服务需求。组织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手工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邀请专家开展健康讲座、科普讲座等活动,分享照顾精神障碍患者的经验和技巧。开发“心理健康+艺术”“行为健康+兴趣社群”“老年康复者支持”“情绪困境儿童与青少年支持”“孤独症家庭支持”等服务项目,举办“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为抑郁友好而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建强服务队伍,提升康复水平
武侯区民政局积极对接和整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高校等专业资源,组建由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等构成的讲师库,充分发挥专家在人员培训、服务评估、服务转介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规范性、专业性。同时,建立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站(点)、网格员等力量,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务。充分利用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等资源优势,打造“面向全区、覆盖全市、服务全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实务实训基地,建立“社区培训+院内实训”的精康能力提升机制,完善患者服药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就业能力训练等内容,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和社区康复服务站点从业人员提供居家康复指导训练、岗前培训、督导培训、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