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年人需求细分,养老照护服务呈现新业态

  发布于2025-04-17    来源:转载网络

2025上海“民生访谈”今天(4月14日)焕新启动!上午,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连续第四年担任“民生访谈”的首期嘉宾,就市民关心的养老服务、老龄事业、银发产业、困境儿童保护、残疾人福利、婚姻登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话题,细致介绍民政新政策、新举措、新思路,并与听众互动交流,回应公众关切。让我们听蒋蕊说↓

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十四五”目标提前完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截至2024年底,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中各项涉老的指标均已提前完成。

在民心工程方面,目前市民政局牵头开展“为老服务便捷可及工程”。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了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9家,社区长者食堂总量达到405家,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累计超3.4万户。

在为民办实事项目方面,主要涉及新增养老床位、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新增社区长者食堂、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等项目。“十四五”以来,共新增养老床位2.07万张,目前全市总量已达17.58万张;新增改建认知障碍床位1.02万张,全市总量达1.5万张。家庭照护床位总量也达到4000张。

养老机构从“增量”向“提质”转变

市民政局发布“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即到2027年,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品质、医养结合水平、专业科技含量等都得到全面提升,让老年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此,品质提升行动中,重点就是聚焦“六件事”, “医、护、食、住、心、安”,这都是老年人最关心的。

比如,“医”的重点就是加大医养结合。有条件的养老机构(100张及以上床位)“内设医疗机构”应设尽设,不具备条件内设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也要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与相关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等方式充分覆盖、更加高效。“护”就是提升照护能力,尤其是聚焦失能照护、认知障碍照护等刚性需求,进一步提升照护服务的专业化。“食”,就是全面提升养老机构膳食服务水平。“安”,就是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全放心。

全市70余家养老院智慧赋能

到今年年底,计划全市率先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目前已经建成70余家。智慧养老院的智慧主要聚焦入住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专业照护、安全防护、管理运营六方面。民政部门对此有相关的规范和指引,各家养老机构也在根据实际情况拓展自身的智慧养老能力。

目前,上海一些智慧养老院的管理水平已经迭代升级,比传统管理模式有很大改进。最重要的是,用智慧手段为日常服务赋能,更好地让老年人得到照护。

老人“试住”“短托”变“长住”,转化率近六成

短托服务,最早萌发于春节期间,老年人面临着两大突出难题(家政人员节日返乡、子女想度假无人照料),又因为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于是又拓展出了三种新的服务场景(老人因病需要短期专业照护、手术出院后需要短期康复以及老年人想要体验机构养老)。

这种短期住养与传统直接入住养老机构的最大不同,就是时间上比较灵活,可以缓解老年人及其家属临时的托养需求,特别是解决术后照护、特殊时期照护等难题。对老年人而言,短托服务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的照护刚需,也是为他们提供了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养老机构服务的机会。养老机构也由此不断收集家属、老人反馈,不断改进服务。

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有260余名老人选择体验短期住养,到试住结束时,超过150名老人表达有意向长住,比例接近六成。

家庭照护床位已到全面推广阶段

家庭照护床位的核心,就是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本市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已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去年一年新增家庭照护床位超过4000张,目前全市累计享受了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人数已经超过9000人。

但是,家庭照护床位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瓶颈,不仅成本较高,老年人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也较大,对服务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人员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对此,市民政局将加大相关培训和指导力度,帮助机构更好地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今年将“为4000名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纳入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积极指导各个区加强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的供需匹配,让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这项服务。

织密助餐网络框架,远郊也不能落下

2024年,市民政局经过大量调研,并经市场监管局发布了《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对环境、餐食、安全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民政部门非常欢迎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加入进来,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共同提高老年人就餐的品质。

今年,将继续新建30家社区长者食堂,目前相关项目均已启动建设。单纯从数量来看,郊区的食堂数量还高于中心城区,但郊区的地域面积远大于城区,这就导致在可及性上不足,特别是崇明、金山等远郊。对于郊区而言,最重要是建立符合其特点的助餐模式。为此,除了在推社区长者食堂之外,还考虑辐射面积,鼓励在村组层面设立老年助餐点,由社区长者食堂中央配送至社区助餐点。

今年,市民政局专门出台了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来发展送餐服务的意见,有部分区,已经与社会化配送平台开展了深入的合作探索。有很多快递小哥加入送餐队伍,社区长者食堂也为快递小哥留了价廉味美的暖心“便当”,这样的双向奔赴更让助餐服务充满了温暖。

助医陪诊难题有新解,试点成熟后将进一步推广

今年,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制订下发了“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已在杨浦、松江等9个区启动试点。目前已完成陪诊人员的动员招募,正有序开展陪诊师培训和考核工作。之后,各试点区将根据培训考核情况,陆续向社会发布具备常态化专业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名单。

由于眼下陪诊师暂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序列中,国家层面也暂未出台养老服务陪诊师的相关培训标准或开展职业化培训,因此,本次陪诊试点主要是聚焦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培训对象面向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这是因为老年人助医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在这些机构进行试点,有助于提高试点成效。后续也将结合有关区试点推进情况,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社会人员参与培训的相关工作。

市民政部门将通过半年左右的试点,不断总结各区模式,包括人员培训、服务标准、价格确定以及政府怎么对困难老人进行补贴,形成一套制度后,再进一步推广。一方面回应社会需求,同时也对这项工作予以规范。

满足居家失能老年人助浴服务需求

前不久,上海民政下发支持发展老年助浴服务若干意见,旨在重点满足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助浴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本市居家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中均包含了助浴服务内容。近年来,嘉定、普陀、松江、徐汇等区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慈善基金会支持等方式,探索与专门从事上门助浴服务的经营主体合作,采用移动便携式组装浴缸、便携式纳米助浴等专业洗浴设备,为辖区内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丰富了老年人助浴服务选择。

“老养残照护单元”探索单间式和分区式照护模式

自去年起,市民政局在各区选择一些合适的养老机构,开辟出“老养残照护单元”,老年人可以带着自己的子女入住到“老养残照护单元”里。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16个“老养残照护单元”开放入住,共计311张床位。

今年,市民政局将重点完善“老养残照护单元”配套服务,可以兼顾老年人和残疾家人的照护需求。不仅可以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跟踪随访,也可以对残疾人重点做好生活起居照护,并开展持续的康复情况跟踪,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单间式和分区式照护模式,让老养残家庭可以有更多选择。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来源: 离退休人员办公室发布时间: 2025-04-234月18日上午,云南省民政厅举行银龄志愿服务队成立暨启动仪式,…
了解详情
发布时间:2025-04-17 14:49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退休前我就喜欢唱歌,今天我们社区开了专门面…
了解详情
发布时间:2025-04-18 08:49  文章来源:动静新闻  为切实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场所内工作…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