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浙江老年电视大学银龄辅导员施明英—— 无论年岁几何,都可以活出青春的模样

  发布于2025-04-18    来源:转载网络
时间:2025-04-16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柳   旭   见习记者   孙   璐

3 月 7 日,一所特殊的学校迎来了新学期。校门口,“我们开学啦” 的横幅格外鲜艳;教室里,图书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多媒体设备播放着 “励志新学期,奋斗正当时” 的开学寄语。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教室,欢声笑语不断。

与普通学校不同,这里的学生都已两鬓斑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然而,他们的眼神依然清澈明亮,闪烁着对新学期的期待。

“像办学校一样办养老院”,这是施明英刚到浙江省桐乡市屠甸镇养老服务中心担任院长时定下的目标。2019 年,在施明英和市、镇老龄委的共同努力下,屠甸镇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了浙江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施明英作为老年电视大学的辅导员在此开展教学工作,让老人们享受到了天天上学的幸福时光。

促使施明英在养老院里办 “学校” 的契机,源于她退休前的一次学习经历。

“退休前,我在南京大学参加主题培训班时,学习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为我开展老年教育指明了方向 —— 办行知养老院、行知学堂。” 施明英说。

临近退休,施明英听从屠甸镇党委的安排,来到屠甸镇养老服务中心担任院长。“当时的养老院树林环绕、荒草丛生,氛围十分压抑。” 施明英回忆道。更让她惋惜的是,养老院里连一个专门的活动室都没有。这幅景象更加坚定了她拆掉 “篱笆” 建课堂的决心。

为了给老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施明英亲手拔光院里的杂草,把步道改造成操场,将一间空置房屋布置成教室。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她购置了黑板、钢琴、电视和学习用品,还陆续设立了图书室、心理室和活动室,让原本沉寂的养老服务中心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实中的 “篱笆” 容易拆除,可老人们的观念却难以转变。“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还学什么?”“我们学了有什么用?” 听说施明英要办学校,许多老人十分抵触。

施明英认为,老年教育只有建立在生活经历和生命健康的基础之上,才会受到老人们的喜爱。秉持着 “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 的理念,她用方言 “翻译” 电视大学的课程,并结合老人的兴趣爱好,组织了包粽子比赛、七一红歌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还制定了 “五好评比” 制度,对积极学习的老人予以奖励。

从最初抗拒学习,到后来风雨无阻地来上课,老人们逐渐爱上了这样的生活。如今,老年电大的听课率几乎达到 100%。“读书多热闹啊,不读书会生病的!” 学员杨爱宝笑着说。

在担任辅导员之余,施明英还开设了 “行知学堂”,作为老年电大的第二、第三课堂,将劳动实践、外出参观、书法课程、趣味摄影等活动融入其中,深受老人欢迎。

为了让更多老年朋友共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施明英结合当地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开展了 “小课堂大社会 —— 行知老年教育融入社会的实践” 公益项目,邀请社会老人走进养老服务中心一起参与学习。虽然养老服务中心只有 38 人,但每次上课都有 60 多人参加,外出活动时甚至能达到八九十人。

最让施明英感到欣慰的,是学习给老人们带来的深刻转变。

“通过学习,老人们最大的变化就是进步了、文明了。” 施明英感慨道,“老年电大是所好学校,做老年教育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屠甸镇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大多来自农村,年轻时由于条件所限,没能接受太多教育。晚年他们重新走进课堂,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有一天,周玉英的儿子激动地对施明英说:“我妈现在懂得太多了,施老师,您是怎么教的?”

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中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李明娥感叹道:“想不到人生末梢头,幸福在后头。”

“老有所学与老有所养一样重要。” 老人和家属们的肯定与鼓励,让施明英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 —— 不仅能改变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更能点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朝夕相处中,施明英与老人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老人们给了她许多亲昵的称呼:花头姑娘、老师、校长、姆妈…… 施明英则总是亲切地称老人们为 “老顽童”。“我坚信,只要爱学习,无论年岁几何,都可以活出青春的模样!” 施明英说道。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来源: 离退休人员办公室发布时间: 2025-04-234月18日上午,云南省民政厅举行银龄志愿服务队成立暨启动仪式,…
了解详情
发布时间:2025-04-17 14:49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退休前我就喜欢唱歌,今天我们社区开了专门面…
了解详情
发布时间:2025-04-18 08:49  文章来源:动静新闻  为切实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场所内工作…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