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余向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后,安徽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时间抓好学习贯彻,结合实际构建“皖美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全省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高站位统筹推进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意见》贯彻落实工作,迅速作出系统安排。
一是立即批示部署。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要求,结合实际抓好《意见》贯彻落实,着力办好“老有所养”这件民生大事。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先后作出批示,并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研究部署《意见》贯彻落实和养老服务的相关具体工作。
二是纳入重点工作。省委常委会、省委深改委、省政府将8项养老服务工作系统纳入2025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其中,1项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2项列为省委深改委改革事项,3项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另外2项纳入省级30项民生实事范畴。省委还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省委综合考核范畴,并赋予较重的分值。
三是起草贯彻文稿。省政府分管领导调度文稿起草工作,省民政厅组织37家省直部门提出落实措施,召开市县民政部门座谈会,形成实施《意见》初稿,目前正按程序申报发文计划。
优服务打造品牌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皖美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制度框架。在开展养老服务立法、发布实施3个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24年以来,省民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文件7个,其中农村养老服务“1+2”政策被民政部评为2024年度政策创新案例。
二是完善服务网络。印发《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四同步”机制,明确配建设施交付给县级民政部门,推动全省配建设施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设施为依托,县、乡镇(街道)两级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站点9784个,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加快构建。
三是贯通服务形态。居家端创新支持方式,2024年,全省开展探访关爱服务近2400万人次,为19.2万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培训家庭照护者2.5万人,提前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社区端强化依托作用,截至目前,在城市已建成161家社区嵌入式机构,计划到2026年建成不少于400家,在农村已建成764个农村幸福院,今年计划再建设750个以上;机构端发挥专业支撑作用,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达32.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3.2%。
四是构建协同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省级和16个地级市全部制定发布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培育品牌化、连锁化机构80家,成功举办了第8届养老博览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18万名老年志愿者参与“银龄行动”,开展活动2.3万场次。
抓改革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未来,安徽将紧扣《意见》精神,以改革创新为驱动,通过系列举措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机制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省老龄委职能,强化统筹协调作用,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全面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合理引导金融资源注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在服务供给方面,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城乡、医康养、长三角“四个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400家城市嵌入式机构建设,深化农村敬老院分类改革,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进度,扎实推进11个县(区)医养结合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在产业培育方面,充分依托安徽科教、康养等资源优势,加快布局银发经济。省民政厅将联合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出台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措施,以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为示范引领,推动大黄山、大别山等地区发展旅居康养新业态,持续办好安徽省养老博览会,打造产业资源集聚平台。
在要素保障方面,省民政厅将会同省发改委印发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操作办法,推动存量闲置房产资源用于养老服务;会同财政、教育、人社、卫健等部门印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政策,强化人才支撑。
在安全监管方面,严格压实属地责任,全面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坚决筑牢养老服务安全防线。